找到相关内容125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无云晴空(2)

    不够的。愿力本身是不错,但我们更要知道其中意义。有一句萨迦班智达的话是还样说的:“如果你像愚夫一样修习大手印,便会造了一个投生为动物的因。”像愚夫一样修习大手印,表示没有正知见,为了把禅修做好,把基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4046168.html
  • “正性离生”概论

    niyaman)、入善士地(sappurisa-bhumim okkanto)、越异生地(vitivatto puthujjana-bhumim)、不复能造将来投生地狱畜生或饿鬼之业以及当生现证须陀洹果...

    释成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70746315.html
  • 从科学的立场谈进化论

    投生轮回』。阿含经的讲法是,生命是无始无终的,生命是由无明和业力形成,而一直轮转下去的。这样的讲法,基本上和进化论是冲突的。如果一个人相信进化论的时候,基本上他对这样的说法不会同情。但是,我们应该保留此...

    张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1246439.html
  • 智敏上师书信初集(1)

    教你不要打蚊子,因为它也是过去父母,因造了业,投生为蚊,致于传播细菌,现代医学并不说一定是蚊子。而业报上说,杀生害命,是多病短命之因,不是有没有蚊子的关系。  居士长期害病,是宿业所致,今生宜多多忏悔...

    智敏上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5246536.html
  • 净土法门 唯信为本——略述净宗信愿行之一(1)

      魏 磊  一、前 言  生命是一个百思难解的奇迹。吾人受业力牵引,投生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,经历着这一期或悲或喜的人生。在人生的际遇中,虽不无亲情的甜美与事业的荣耀,然内心深处,每每有一种黄昏荒野踽踽独行的落寞孤寂感。夜深人静时,不期然泛起诸种对生命的拷问:人是怎么来的?我是谁?人生的目的是什么?安心立命之处何在?这种对生命终极的拷问,体现出人类理性的高贵与尊严。对这类拷问的应答,催生诸多的...

    魏 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5546671.html
  • 止观在中国佛教初期弥陀信仰中的地位-- 以南北朝之前为探讨中心

    有“出生”之意,在该经即是投生于弥陀佛国之意,也即是汉译净土经典中的“往生”的原意了。(注 31) “净土”这语词应该由 sukhAvatI 辗转而来,可说是中国佛教很独特的一点,从第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0046675.html
  • 佛教圣众因缘集(2)

    恶道。  经过一年多以后,狗就诀别命终了,命终之后,魂神投生到安息国王的王宫,生为王女——公主。她出生以后,就知道自己的宿命,知道前世作某居士家中的狗,天天都受到比丘施给饭团。她禀告父王和母后说:“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0246679.html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(1)

    统一,即有意识活动的人体。感知机能来自人的生命体,是谓“名色是六入缘”。  “名色”:“名色”来自“识”,早期佛教对此“识”的解释较杂,或谓“淫识”,或谓投生一刹那的精神体;早期汉译亦作“识伸”,有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2747040.html
  • 爱国僧人释熙仲和他的佛教编年史《释氏资鉴》

    空为受(授)戒,曰:汝以嗔心受此苦(指投生为巨蛇),复忿恨,吾力何及?当思吾言,此身自舍昔而来。后旬日,樵者见蛇死涧中,臭达数十里”(页29下)。至于善无畏的故事,则见于《宋高僧传》(大正藏编号...

    曹仕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5147390.html
  • 如來藏之初期及其思想之研究

    第三期如來藏以後的思想了。如然,《大法鼓經》為初期如來藏思想便不能成立。有如以上離車童子再投生到南部護持正法一樣的難以解釋。  如從宗教觀點,則沒有問題,正是「如來一剎那了知一切法」。當佛說《大法鼓經...

    李志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347472.html